稻瘟菌比較基因組揭示水稻抗病機制
Comparative genomics identifies the Magnaporthe oryzae avirulence effector
AvrPi9 that triggers Pi9-mediated blast resistance in rice
期刊:New Phytologist
影響因子:7.762
發表單位:中南大學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
發表年份:2014年12月
1. 研究背景
由于子囊菌病原體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主要的水稻真菌病害,對水稻的穩產產生了長期的威脅。有效利用宿主抗病基因的防御機制,是防治植物病害的重要途徑。本研究選擇了一株致病菌株R01-1,并選擇了與其親緣關系最近的無毒菌株R88-002,對兩株菌株進行測序和組裝,利用比較基因組學手段,嘗試尋找與稻瘟菌致病相關的核心基因。
2. 方法流程
1) 取材:致病菌株R01-1,與致病菌親緣關系最近的無毒菌株R88-002;
2) 建庫:構建小片段文庫;
3) 測序:Illumina HiSeq 2000 PE101;
4) 分析:基因組組裝,比較基因組分析。
3. 研究結果
1) 確定研究菌株
基于稻瘟菌192個變異位點的PCR驗證,對26株無毒菌株進行進化研究,找到和致病菌株R01-1親緣關系最近的R88-002菌株作為研究對象。
2) 測序及注釋
對兩株菌株分別進行測序組裝,獲得兩個菌株的基因組序列,并進行基本的注釋分析。
3) 比較基因組分析
對兩株菌株序列進行比較基因組分析,發現R01-1中的AvrPi9 基因中存在一段重復序列插入,導致AvrPi9 介導的無毒機制失效。
4) AvrPi9 基因表達
RT-PCR實驗顯示AvrPi9 基因在菌株感染初期存在高表達,顯示該基因在菌株侵染過程中的重要作用。進一步分析也顯示,不同的AvrPi9 基因型和菌株具體的毒力性狀存在一定的關聯。
![真菌基因組de novo 真菌基因組de novo]()
4. 研究結論
本文是基于比較基因組尋找致病真菌毒力機制的典型范例。通過前期的分子實驗,篩選獲得了遺傳背景接近的致病菌和無毒菌株,為后續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;比較基因組的精細分析,結合后續充分的實驗驗證,多角度全面揭示了關鍵基因在菌株致病過程中的作用機制。